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铁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303013531441A/2018-12158
分  类: 综合政务 ; 通知
发文机关: 铁东区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8年11月23日
标      题: 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东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
发文字号: 四东政办发〔2018〕89号
发布日期: 2018年11月23日
索  引 号: 11220303013531441A/2018-12158 分  类: 综合政务 ; 通知
发文机关: 铁东区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8年11月23日
标      题: 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东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
发文字号: 四东政办发〔2018〕89号 发布日期: 2018年11月23日

 

 

 

 

四东政办发〔2018〕89号

 

 

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铁东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

2017—2020年)》的通知

 

 

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区直属特殊教育学校:

《铁东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1月23日

 

 

 

铁东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

(2017—2020年)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办好特殊教育要求,落实《吉林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吉教联字〔2018〕4号)和《四平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四教联字〔2018〕14号),加快推进铁东区特殊教育发展,持续提升我区特殊教育水平,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2014年以来,我区认真实施《四平市铁东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6)》,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全区特殊教育事业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目标。

实施四平市铁东区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 年)是巩固一期成果、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增进残疾人家庭福祉、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重要举措,区政府要充分认识实施二期提升计划的重要意义,按照“履职尽责、特教特办”的要求,持续推进我区特殊教育改革发展。

二、目标和任务

(一)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2020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5%, 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基本满足完成义务教育且有意愿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残疾学生的需求。特教学校、随班就读、家庭课堂工作运行保障能力显著提高。特教师资队伍基本满足全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特教学校国家课程教材体系全面实施。推进特教学校特色化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个别化教育,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质量整体提升。

(二)具体目标和任务

1.完善特殊教育体系。继续有效落实“一人一案”,逐一解决实名登记的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和辍学问题,做到零拒绝、全覆盖。特教学校学前部、高中部建设有序推进,满足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学前教育康复, 参加高考、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需求。

2.增强特殊教育保障能力。统筹财政教育支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建立特殊教育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全面加强随班就读、送教上门支持保障体系建设。落实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学生参照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政策。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全面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健全特殊教育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实行残疾学生从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12年免费教育。

3.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教教师队伍。国家特殊教育课程全面落实。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改进送教上门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送教质量。创新管理方式,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推进特殊教育学校特色化发展。加强“医教结合”等特殊教育改革实验项目建设,提升特殊教育康复教育水平。加强特殊教育校本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以实施“融合教育”为目标,推进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室建设。

三、主要措施

(一)巩固提高全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1.落实责任,做好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安置工作。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通过多种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为辖区内实名登记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合适的教育安置,做好“一人一案”,加强学籍管理,保障其受教育年限。

2.继续推进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促进“融合教育”发展。督促各校制定具体办法,积极创造条件,接收本地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充分发挥特殊教育资源共享、辐射指导作用,提高各校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建立随班就读(特教班)质量监测评价制度。

3.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推进特教学校标准化建设和特色化发展。建立校际间教育教学及课程改革学习交流制度,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整体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为当地残疾儿童少年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4.规范送教上门工作,促进送教上门工作的长效化和实效化。对因重度残疾不能到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采取送教上门、社区教育或远程服务等方式进行安置。加强部门联动,完善送教上门制度,特教学校业务指导,普通学校就近送教的工作运行和保障机制。加强对送教上门残疾学生的学籍管理、档案建设、个案抽测等工作,充分发挥学籍的管理和服务功能。

   (二)加快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

    1.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鼓励和支持普通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在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兴办学前部或附设幼儿园。为学前教育机构中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提供功能评估、训练、康复辅助器具等基本康复服务。

2.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由区政府统筹,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学校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办学,职业院校的教师到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支教,培养残疾学生的职业技能。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残疾学生特殊需要合理设置和调整专业,为残疾学生提供更多职业选择。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

    1.按需配备教职工。落实《四平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四教联字〔2018〕14号)精神,区政府及编制部门要建立特教学校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做好教师招聘计划,补充特教学校师资,配齐康复医生、康复治师、资源教师、体育教师、律动教师、自闭症教师、唐氏综合症教师等专业人员。

2.加强特教教师继续教育。落实特教教师持证上岗制度。依托“国培计划”“省培计划”,提高我区特教学校校长、骨干教师、专任教师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培训责任,提高随读教师、资源教师、送教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研修,增加特教学校教师外出学习交流机会。

    3.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落实《四平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四教联字〔2018〕14号),各级各类从事特殊教育教职工的特殊教育津贴提高到30%。落实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向特殊教育教师倾斜的有关政策,根据特教特办原则,适当增加名额。将儿童福利机构特教班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纳入当地教师职务(职称)评聘规划,拓宽晋升渠道。建立特殊教育职称评聘分类评价标准,对在普通学校承担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师,在绩效工资分配中给予倾斜。结合本地实际,为送教教师和承担“医教结合”实验的相关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和交通补贴。落实教师表彰奖励向特殊教育教师倾斜政策。

(四)深入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1.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落实国家盲、聋、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落实国家多重残疾、孤独症学生课程指南。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残疾学生生活自理、与人交往、融入社会、劳动就业等能力和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以特教学校为主体探索开发孤独症校本教材建设。

    2.深化教学改革。卫生部门选派专业医务人员支持特教学校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推进医教结合工作。残联部门与教育部门配合,支持特教学校开展残疾学生康复工作。加强对特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推进特教学校改革教学方法,有效实施个动化教育和个别化教育案例研究。支持特教学校编写校本教材,丰富特殊教育课程资源,做好成果积累工作。以统筹教育资源,有效提高各类残疾学生教育康复水平为原则,支持特殊教育学校之间进行学生交流培养。

3.促进融合教育。充分发挥区属特教学校的区域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作用,为普通学校提供指导服务,对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建立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定期举行交流活动的制度。支持学校开展融合教育研究实践,探索实施特普融合的有效途径。

(五)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特殊教育保障水平

1.提高生均经费标准。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6000元补助标准基础上,有条件的可以根据学校招收重度、多重残疾学生的比例,适当增加年度预算。要根据残疾学生类别多、程度重、教育成本高等特点,重点向特殊教育倾斜。落实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特殊教育学校标准执行。

2.加大残疾学生资助力度。义务教育阶段在“两免一补”的基础上,针对残疾学生特殊需要,统筹资源倾斜支持残疾学生,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优先资助在学前教育、高等教育阶段就读的残疾学生。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民个人捐资助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特殊教育学校,支持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社会福利机构向残疾人提供特殊教育。

(六)推动实施国家二期特殊教育项目库建设,提升特殊教育基础能力

按照市统一部署,以特教学校为责任主体,推动实施国家二期特教项目库建设。区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学校要加强对工程项目实施工作的领导与统筹,完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机制,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四、组织保障

(一)落实政府职责

    政府要履行法定职责,将发展特殊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本着“特教特办、重点扶持”的原则,关心特殊教育的特殊需要,制定发展特殊教育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特殊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统筹安排相关资金,合理配置特殊教育资源,切实解决制约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确保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如期完成。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政府领导负责,各有关部门协同推进计划实施的工作机制。成立铁东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教育部门统筹制定特殊教育计划实施方案,加强对承担特殊教育工作学校的指导,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加强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信息监测服务和动态管理;发改部门把特殊教育纳入铁东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财政部门依据上级相关政策,支持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大对特殊教育学生资助力度,加强对专项资金执行进度、政府采购程序的监管;民政部门抓好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抚育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落实特殊教育教师的特教津贴;卫计委协助学校做好对残疾儿童少年的医疗与康复服务;残联配合教育做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实名登记工作,加强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训练和辅具配发等工作。各部门协调建立信息交流共享平台。

(三)加大督导检查力度

    要建立督导检查和问责机制,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区政府考核体系。区教育督导室把特殊教育列入年度教育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作为对区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特殊教育专项和随机督导,加大监督力度,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告。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