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铁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303013531441A/2018-12086
分  类: 综合政务 ; 通知
发文机关: 铁东区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8年06月11日
标      题: 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铁东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建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四东政办发〔2018〕28号
发布日期: 2018年06月11日
索  引 号: 11220303013531441A/2018-12086 分  类: 综合政务 ; 通知
发文机关: 铁东区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8年06月11日
标      题: 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铁东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建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四东政办发〔2018〕28号 发布日期: 2018年06月11日

 

 

 

四东政办发〔201828

 

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铁东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
生产保护区划建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相关部门:

    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粮食生产保护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1767号)《吉林省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工作方案》(吉农计发201713号)文件要求,为切实做好铁东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划建工作,结合我区实际,现将铁东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611

 

铁东区粮食生产功能区

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建工作方案

 

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粮食生产保护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1767号)《吉林省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工作方案》(吉农计发201713号)文件要求,为切实做好铁东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划建工作,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聚焦水稻、玉米和大豆三大品种和优势产区,按照建立“两区”要求,优化区域布局和要素组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推进我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下达给我“两区”建立总任务为9.4万亩。其中:水稻生产功能区0.1万亩;玉米生产功能区7.0亩;大豆生产保护区2.3万亩。从2018年开始,用1年时间完成划定任务,做到全部建档立册、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到2021年基本完成“两区”建设任务,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产能提升、管护到位、生产现代化的“两区”,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更加稳固,重要农产品自给水平保持稳定,农业产业安全显著增强。

三、科学精准开展“两区”划定

(一)明确“两区”划定标准。“两区”划定要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坡度在15度以下的永久基本农田;相对集中连片,原则上平原地区连片面积不低于500亩,丘陵地区连片面积不低于50亩;农田灌排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生态环境良好,未列入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还湿、耕地休耕试点等范围;具有玉米、水稻、大豆的种植传统,近三年播种面积基本稳定。优先选择已建成或规划建设的高标准农田进行“两区”划定。

(二)层层分解任务。区农林水利局、国土局、区农资局等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全“两区”划定任务指标、现有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玉米、水稻、大豆种植面积等因素,以优势产区水稻、玉米和大豆生产乡镇为重点工作区域,将“两区”面积分解到乡(镇),各乡(镇)再将任务划定到村,确保“两区”划优、划实、划到位。

(三)确保精准落地。各乡(镇)要严格按照划定标准和分解下达的“两区”目标任务,根据土地利用、农业发展和城乡建设等相关规划,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将“两区”面积细化分解村、地块。要将“两区”划定地块统一编号,标明“四至”及拐点坐标、面积及生产条件、作物类型、经营主体、土地流转等相关信息。依托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立电子地图和数据库,建档立卡、登记造册。

四、“两区”划定工作程序

(一)宣传发动,集中培训(2018年3-4月)。正式启动我“两区”划定工作,逐级开展技术培训。

(二)摸清底数,编制方案(2018年45月)。

各相关部门要系统整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有关图件、影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等数据资料、成果,由区农林水利局搜集并周密编制划定工作方案,确定开展“两区”划定的技术依托单位

(三)精准划定,上图入库(2018年610月)。采取内业、外业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两区”划定底图制作、统一编码、实地核查、面积量算、基本信息入库、图件编制等工作,实地调查核对划入“两区”地块的情况,搜集划入地块的基本信息,要在2018年8月底前完成;修改完善“两区”划定图斑,形成准确图斑和数据,并完成本级“两区”划定图件的审核公示,要在2018年9月底前完成;整理“两区”划定的基础资料、图件、表册和文本成果,建立县级“两区”电子地图和数据库,要在2018年10月底前完成。

(四)检查验收,成果管理(2018年10-12月)。市农业部门牵头组织本域内的成果检查验收,
检查验收按照不低于划入本级
“两区”农田总面积的50%的比例进行,此项工作要在2018年11月底前
完成。“两区”划定成果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市
农委及时组织进行成果整理归档、统计和逐级汇交等管理工作,推进成果的共享利用,此项工作要在2018年12月底前完成。

五、统筹推进“两区”建设

(一)强化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1、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导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合理布局,统筹农田水利、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土地整治等项目,集中力量在“两区”内大规模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探索多种形式的投融资机制,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扶持实施整村流转、托管经营、股份合作、订单农业等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2、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两区”内大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以大中型灌区改造末级渠系、五小水利工程和旱田节水灌溉为主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

3、加强耕地保护。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升耕地质量,促进耕地永续利用。坚持耕地占补平衡,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加强黑土地保护治理,重点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机械深松、少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和粮豆轮作、测土配方施肥等农艺措施。

4、提高“两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索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严控“两区”范围内秸秆焚烧。出台秸秆综合利用和收储体系项目建设用地支持政策,开展秸秆机收打捆、收储和综合利用示范试点。加大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着重普及和深化测土配方施肥,鼓励使用有机肥、生物肥料,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率先实现“两区”范围内农业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综合治理地膜污染,开展废旧地膜机械化捡拾示范推广和回收利用。

(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1、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承担国家和省涉农项目建设,承担实施项目形成的资产,可以交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法使用管护。加快人才培养,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管理者纳入“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等人才培训工程。加大典型宣传推介力度,开展农垦国有示范农场、示范性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

2、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在“两区”范围内,依法加快推进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通过代耕代种、联耕联种、股份合作等方式,推广土地入股、土地托管、互换并地等规模经营主推模式和私人订制等经营模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3、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引导和支持“两区”范围内的经营主体根据市场需要,优化生产结构,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鼓励调减籽粒玉米,扩大水稻、大豆、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加快推广高产、抗病和优良水稻新品种,促进单产提高、品质提升。支持因地制宜开展玉米大豆轮作、套种模式,扩大优质食用大豆面积。

(三)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1、提升农技推广和服务能力。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构建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科研院校为支撑、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国家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提升推广服务能力。建立和应用农技推广云平台和微信服务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建立村级服务点,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2、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加快优良品种、高产栽培技术普及应用,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发展模式。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和水稻种子的市场占有率。提升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推进“两区”内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积极推广“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启动建设吉林省农业云平台建设,增强互联网在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农资供应、金融等方面的服务功能,提升“两区”生产效能。

六、依法切实强化“两区”监管

(一)依法保护“两区”。严格按照《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田水利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强化“两区”耕地管理,管控“两区”耕地用途,采取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方式,严禁占优补劣。加强“两区”范围内耕地、水资源的保护,防止优质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二)落实管护责任。按照“谁使用、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管一体化”模式,将划定后“两区”内的农业基础设施管护责任落实到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新型经营主体、国有农场等,签订“两区”管护责任书。以乡镇为主体,填写“两区”管护责任一览表,设立“两区”标志牌,加强社会化监管。

(三)加强动态监测和信息共享。建设“两区”综合监管平台,实现“两区”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重点加强“两区”农情遥感监测能力建设,推动以耕地为主的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农作物品种和种植面积动态监测、农作物长势动态监测、农作物估产、农业自然灾害预警等遥感监测服务体系建设,定期深入分析相关情况,对“两区”信息进行更新、统计和汇总。对于涉及秘密的资料和数据,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管理,确保不发生失密、泄密问题。

附:铁东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建计划表

附表

铁东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建计划表

                                                               单位:万亩

序号

乡(镇)

合 计

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

重要农产品(大豆)生产保护区面积

小  计

水  稻

玉  米

1

城东乡

1.0

0.8

 

0.8

0.2

2

山门镇

4.1

3.0

 

3.0

1.1

3

叶赫镇

4.3

3.3

0.1

3.2

1.0

总    计

9.4

7.1

0.1

7.0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