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东政办发〔2017〕70号
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铁东区加快棚膜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相关部门:
《铁东区加快棚膜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0月20日
铁东区加快棚膜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吉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棚膜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17〕34号)、《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发展棚膜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方案的通知》(四政办发〔2017〕60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棚膜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抓住省、市政府加快发展棚膜经济重大机遇,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色产业扶贫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实现农民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大力发展棚膜经济、特色产业,创建区域品牌,推进规模经营,实现绿色发展。加快棚室建设力度,改造提升老旧棚室,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产业园区,实现四季采摘、休闲观光,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瓜果菜棚室总面积达到6193亩,其中巩固提升原有4693亩棚室,新建棚室1500亩。新建规模化棚膜园区3个,专业乡镇发展到1个,专业村屯发展到3个,乡乡有示范园区,村村有示范户。
——到2020年,新增棚膜蔬菜产量1.2万吨,总产量达到4.6万吨,城乡居民冬春季本地蔬菜自给率达到60%。
围绕上述目标,2018年新建棚室845亩,其中标准化棚室245亩,简易棚605亩。
三、区域布局
发展棚膜蔬菜生产,发挥地理优势,面向市场需求,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规划、顺势而为,走规模化、科学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一是以城东乡为中心,重点发展棚膜精品区,以下三台村、房身村为主大力发展大棚葡萄、樱桃、特色蔬菜建设采摘区,加快棚膜核心区建设;二是以山门镇惠丽农场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各村,发展近郊棚膜园区,逐渐完善会员制、配送制、高端消费发展模式;三是以叶赫镇汇发经贸有限公司棚膜园区为中心发展沿旅游线棚膜园区,加快叶赫旅游沿线棚膜产业带建设;四是加快发展庭院棚膜经济,支持引导农民利用房前屋后或其他闲置土地,因地制宜建设经济实用棚室,打造棚膜产业群,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四、重点任务
(一)以标准化为基础加快规模化园区建设。建立国家、省、市、区四级规模化棚膜园区。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创建国家、省、市、区各级设施农业标准园。到2020年,新创建国家级设施蔬菜标准园1个、省级产业园区3个、市区级园区6个。
(二)以一产、三产融合为重点,加快棚膜园区建设。鼓励新建园区建设棚膜经济多功能拓展区,将棚膜经济与乡村旅游、休闲观光、都市农业相结合,发展集采摘、观光、垂钓、餐饮和旅游为一体,促进三产融合。重点推进下三台、惠丽农场、汇发经贸瓜果菜采摘农家乐、生态园等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创意园艺产品,发展盆菜、盆花、打造家庭菜园、阳台菜园,结合休闲、采摘、认领发展产业。
(三)以效益为中心,加快老旧温室园区改造。对以前建设由于设施落后墙体保温性差,冬季生产能力不强的温室进行改造。重点改造房身村广发裕日光温室墙体结构,更新配套技术设施,提高冬季生产能力。对一些年久失修、经济效益不高的温室加快淘汰改良,提高生产效率。
(四)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品供给结构。推进棚膜香瓜、豆角和黄瓜等大宗产品集中连片种植,创建优势产区,加快培育、打造棚膜品牌,实现区域化、差异化发展。打造“三品一标”。到2020年,新增无公害瓜果菜产品10个,绿色瓜果菜产品5个,有机瓜果菜产品2个,地理标志认证产品1个。大力推广南方芦笋、结球生菜、秋葵、山野菜、葡萄、樱桃、钙果等营养丰富、性价比高的特色新品种,靠新、奇、稀、特、优抢市场,增效益。
(五)以经营者为主体,推进农户专业化生产。倡导一村一品、一屯一品、一园一品专业化生产,推进专业乡、村建设,加快形成产地市场。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积极引导农民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生产,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六)以可持续为目标,坚持绿色发展。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逐步实现棚膜经济化肥、农药减量化、替代化栽培。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强化投入品监管和产品质量监测,完善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到2020年,棚膜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产品以上标准,国家标准园实现全程质量可追溯。
五、政策措施
(一)坚持技术引领
加大人才技术支持。成立人才专家服务团,大力扶持乡土人才,在土肥、育苗、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培育实用人才,以合作社为依托,强化大棚种植户技术培训,在棚膜实用技术研究和推广上提供科技指导服务。
(二)创新金融产品
一是探索建立政府、银行、保险、担保等共同参与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增加信贷规模,最大限度给予利率优惠,根据棚室所有人资产状况合理设计抵押担保方式,根据生产周期和实际情况设计还款期限。涉农担保公司要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效率,简化手续,降低门槛,积极为规模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执行最优惠的担保费率。鼓励涉农保险公司开展棚膜经济保险试点,创新产品,逐步提高保险覆盖面。
二是探索工商资本投资建设新模式,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建设,及时为工商资本提供用地信息,在棚膜经济园区建设、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冷链配送等方面探索PPP模式,鼓励工商资本参与建设,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三是资金扶持。积极争取省级财政奖补资金,促进棚膜经济发展。对达到区级以上各级别的园区实行奖补,要重点奖补能够进行冬季生产的温室园区,温室和塑料大棚的每亩补贴资金比例为3:1。按照省里文件要求,对当年新建的棚室和园区给予补贴。
四是推进棚膜确权登记。认真落实《吉林省棚室所有权证登记颁证暂行办法》,为温室、大棚确权办证,通过棚室确权证、土地流转证、农业支持性保护补贴证等抵押担保方式进行棚膜贷款。依托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建立“政银担”“政银保担”贷款风险共担机制,吸引和撬动信贷资金发展棚膜经济。
(三)科技创新
一是强化科技服务。区蔬菜园艺特产管理服务中心和乡镇农业站重点开展棚膜经济技术指导服务,配备专门人员,保证推广经费,成立科技指导服务组和专家顾问组,保持技术领先地位,确保培训和指导服务到位。每个基地、园区都要配备数量充足、技术过硬的科技人员或实践经验丰富的乡土专家。抓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技术指导、信息咨询,重点对村屯干部、有棚农户、经济条件好农户、思维超前农户进行服务。
二是依托科技支撑。积极推广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联系聘请专家以山门镇惠丽农场为基地,先试先用符合本地的新品种、新技术,再示范和推广。减少化肥及农药使用,逐步用生物农药和优质农肥替代。
三是实施品牌战略。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协会或其他中介组织申请地理标志产品,支持经营主体创建知名品牌。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识认证的,给予奖励。加快培育区域公共品牌,认证地理标志产品,对国家级、省级农产品品牌予以扶持奖励。
(四)经营形式创新
一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入股、农户合作、大户带动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发展棚膜规模经营。龙头企业、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发展棚膜经济的优先享受民营经济和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支持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发展棚膜经济创业,在建设用地、土地流转、科技服务、税费减免上享受相应优惠政策
二是提升棚膜发展质量。鼓励建设棚膜产业孵化基地、实训基地、创客园等,提升棚膜经济发展能力和质量。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有偿开展专业化服务,承接发达地区转移的棚膜经济先进技术、装备和人才。
(五)优化服务创新
一是积极开拓市场。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建设大型蔬菜批发市场,以专业化生产基地为依托建设产地批发市场、物流园区。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引导农民利用互联网销售产品,支持发展网店、微商等新业态。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冷链物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建设大型储藏窖、冷库等配套存储设施。
二是保障发展用地。发展棚膜经济的设施农业用地直接用于或服务于农业生产的,按照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国土部门要及时办理用地备案手续,积极保障设施农业用地需求。
三是完善配套设施。农林水利部门抗旱打井、节水灌溉等项目,国土部门土地整理和农发办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都要重点向棚膜经济倾斜。农电部门主动服务,及时帮助棚膜园区办理用电手续,执行农用电电价。交通部门将棚膜园区道路建设纳入“村村通”工程项目,保证出行顺畅。
五、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区里成立加快棚膜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区长任组长,重点解决关键问题,主管副区长为副组长,靠前指挥,具体负责抓落实,区农林水利局、发改局、铁东国土分局、财政局、金融办、交通管理处、经济局、工商分局等为成员单位,合力抓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林水利局,负责日常工作,主要加强综合协调、指导、督促、服务。区政府制定棚膜经济发展具体奖补方案,明确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建设时间及补贴标准等。各乡镇政府要高度重视,将棚膜经济发展纳入重要日程,要配备专职人员抓棚膜经济工作。相关部门要提高认识,主动参与,合力推进,积极推进棚膜经济发展。
(二)强化典型带动。树立一批示范户、示范园区、示范村、示范乡镇,重点打造与庭院经济相结合、企业带动、合作社带动、大户带动、经纪人带动、技术能人带动等方面的典型,探索推广农民土地入股、工商资本投资建设新模式。
(三)强化检查督导。研究制定全区棚膜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分解落实计划任务,制定检查验收办法及奖补措施,纳入绩效考核,严格兑现奖惩,保障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